张英

更新时间:2024-09-26 20:45

张英,原名张元礼,1916年生,辽宁盖县(今盖州市)人。1932年考入东北中学。1936年11月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。1937年8月经东中民先队介绍,与8名同学赴临汾八路军学兵大队,参加八路军,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。抗日战争时期,历任八路军总部炮兵团连指导员、营教导员,延安炮兵学校第二大队政委。解放战争时期,历任东北民主联军炮兵第二团政委、第四团政委,东北野战军炮兵1师副政委、政委。新中国成立后,1950年10月19日入朝作战,任志愿军炮兵1师政委。1952年6月回国后,历任沈阳高射炮兵学校政委、沈阳高级炮兵学校政委、沈阳炮兵科学技术研究院政委、宣化炮兵学院政委等职。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,1964年晋升为少将。1970年起任吉林省军区政委,1985年离休。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、二级解放勋章、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。

生平简介

革命生涯中,他历任干事、政治指导员、政治教导员、大队政治委员、牡丹江卫戍司令部政治委员、团政治委员、师副政治委员、师政治委员,沈阳炮兵学校副政治委员、政治委员,炮兵科学技术研究院政治委员、宣化炮兵学院政治委员等职,参加了百团大战、辽沈、太原、衡宝等战役战斗,参加了抗美援朝,为部队革命化、现代化、正规化建设作出了贡献。

1936年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

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,同年参加八路军。曾任八路军总部炮兵团连指导员、营教导员,延安炮兵学校第二大队政治委员。抗战胜利后,任东北民主联军炮兵第二团政治委员,第四团政治委员,东北野战军炮兵第一师副政治委员、政治委员。

1949年后,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师政治委员,中国人民解放军高射炮兵学校政治委员,高级炮兵学校政治委员,炮兵学院政治委员,吉林省军区政治委员,1971年3月~1976年10月任吉林省委常委。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,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、二级解放勋章。

1916年出生,辽宁省盖平(今盖县)县人。

一九三六年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。一九三七年加入中国共产党,同年参加八路军。

抗日战争时期,任八路军总部炮兵团连指导员、营教导员,延安炮兵学校第二大队政治委员。

解放战争时期,任东北民主联军炮兵第二团政治委员,第四团政治委员,东北野战军炮兵第一师副政治委员、政治委员。

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1950年任志愿军炮兵师政治委员,1952年任高射炮兵学校政治委员,高级炮兵学校政治委员,炮兵学院政治委员,1970年任吉林省军区政治委员。

一九六四年晋升为少将军衔。

炮兵宿将

投奔八路军

1916年,张英生于辽宁省盖平县。到了1931年“九一八事变”后,在盖平县中学读书的张英不愿留在东北当亡国奴。于是在第二年离开家乡,考入设在北平的东北学院(这所学院是张学良创办的,希望收留来自东北的流亡知识青年)。当时张英所就读的高中6班可谓全校开展救亡活动的核心,很多同学后来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

通过参加抗日救亡活动,张英逐渐对国民党政权失望,西安事变后,他参加了中共领导的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。1937年“卢沟桥事变”爆发,张英、丁铁石等十多名学生千里迢迢前往山西。沿途他们遇到了南逃的国军,亲眼见到了溃军畏敌如虎,却对百姓敲诈勒索,大家无不为之气愤和痛心,更加坚定了投奔共产党和八路军来救亡中国的信念。之后经过数次往返,1937年9月,张英在山西临汾刘村镇参加了八路军的学兵大队,从此揭开了其军人生涯的序幕。

1938年1月28日,八路军炮兵团在临汾成立。这是我军的第一个正规炮兵团,急需知识青年加入。很快,张英如愿被分配到了炮兵团,经过大练兵后,开赴前线与日寇作战。

1938年8月,八路军炮兵团配合115师,在山西汾阳至离石的公路附近,与日军展开了激烈战斗,取得了炮兵团成立后的第一场胜利。不过张英回忆这场作战:“虽说当时是取得了战斗的胜利,可是我们毕竟还是新成立的兵种。不说别的,弹药奇缺,那时候一门炮只有几发炮弹,每一发炮弹都是很珍贵的。”

为了弥补炮弹的不足,炮兵团官兵们就发挥聪明才智来造“土炮弹”。张英后来也回忆:“当时的炮弹奇缺,为了节省火药,我们自己就想了个办法――在弹药里掺上了辣椒粉。一发炮弹打过去,漫天的辣椒粉呛得敌人喘不过气,我们的步兵乘机冲上去打击敌人。在后来的战斗中,我们还创下了用一发‘辣椒炮弹’俘虏30多个敌军的战绩。”

为粉碎抗战期间国民党发动的反共高潮,八路军炮兵团回师陕甘宁边区。在行军途中,张英被任命为炮兵教导营的教导员。1944年底,延安炮兵学校成立,分设3个大队,张英担任第2大队的政委。

挥师战江南

抗战胜利后,张英随炮兵学校前往东北,收集日军遗弃的火炮和器材,建设人民炮兵部队。在辽宁抚顺的煤矿洞里,他们发现了日寇隐匿的军火,包括五六十万发旧炮弹。张英带领炮校官兵和工人,经过50多天的艰苦努力,将炮弹安全地运往牡丹江,后来这一大批炮弹对东北解放战争起了很大的作用。

后来,炮校正式迁移至牡丹江市,改名为牡丹江炮兵学校,张英调任牡丹江卫戍司令部政委。1946年5月15日,匪首王小丁发动暴乱,张英参与指挥了平叛作战。当月民主联军炮兵司令部决定从炮校抽调大批干部和学员,组建和扩建人民炮兵,张英被任命为炮兵第2团政委。张英即刻移交了地方武装工作,会同炮2团团长张志毅,前往宁安县炮2团驻地,从此踏上了新的战斗征途。

经过半年的军政大练兵,张志毅与张英率领炮2团参加了“三下江南”(指松花江)。 1947年2月21日,炮2团奉命“二下江南”,配合第6纵队歼灭城子街镇之敌。炮2团冒着鹅毛大雪,连夜行军,次日赶到城子街镇外围,将几十门野榴炮在阵地上架好。9时50分,随着前线指挥所发出的信号,数十门大炮齐声怒吼,城子街镇倾刻被淹没在火海之中。接着,我军步兵在强大炮火的支援下,很快突破守敌阵地,全歼敌新1军新30师第89团。挟城子街战胜之余威,我军又解放了九台和农安县城,但张英在战斗中腿部负伤,所以只能坐在担架上指挥作战。

随后,炮2团又接到总部命令:配合6纵,进攻德惠县城。在张志毅召集全团干部完成战斗部署后,张英也坐着担架进行了战斗动员,要求全团发扬“勇敢顽强、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”的战斗作风,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而战,为正义而战,“要打出我们的军威来”。他还专门提到,要注意不断总结战斗经验,提高指挥水平和作战能力。然而,德惠之战因我军攻坚的经验不足,血战数日,出现了敌我僵持状态。鉴于敌人援军已经逼近,总部遂电令6纵解围撤退。

“三下江南”作战结束后,张英参加了人民炮兵历史上著名的韩家店会议,特别总结了炮兵部队的战斗经验。会议快要结束时,朱瑞司令员发现张英腿部负伤,便让他乘美式吉普车前往哈尔滨就医。医生诊断后,认为张英的左腿肌肉已坏死,只有截肢才能保住生命。张英担心一旦截掉左腿,必然会影响行军作战。于是,他冒着极大的风险,在哈尔滨找到一位老中医治疗伤腿。万幸这位老中医医术高超,张英的左腿奇迹般保住了。

两攻四平城

1947年4月,张英接到炮兵政治部的命令,担任炮4团政委。炮4团是1946年在延吉地区组建的,同样以延安炮兵学校的干部为骨干,辖3个炮兵营、1个直属高射炮连和1个警通连,装备主要是缴获收集的日式火炮。在1947年的夏季攻势中,东北民主联军决定攻取四平城。张英奉总部命令,率领炮4团3营渡江赴战(团长朱光留在宁安县,主持其余部队的练兵工作)。

在四平攻坚战中,东北民主联军共投入了3个纵队,配合总部直属的5个炮兵营。6月14日,对四平城的总攻正式发起了,在炮兵火力支援下,各纵队先后突破了敌军阵地,插入敌军城防纵深,展开了逐街逐屋的巷战。这场四平攻坚战可谓空前激烈,炮4团3营也遭受了较大伤亡,7连连长孟繁友等不幸牺牲。我军经过连续半个月的苦战,最终将敌人压缩在城东北角,但敌人仍然依托楼房顽抗,用火力封锁了各路口要道。此时,国民党军的增援部队逼近了,上级便命令前线部队立即撤退。

张英率领炮4团3营将孟繁友等的遗体安葬好之后,立即顺着四平至梅河口的公路前进,回到黑龙江海龙县整训待命。期间,全营官兵大力发扬军事民主,认真地总结了战斗的教训:第一,此役选定的炮兵阵地比较暴露,结果招致了敌人炮火反击,直接造成孟繁友等官兵牺牲;第二,在我军向敌阵地纵深推进时,没有肃清前方的敌火力点,导致步兵推进缓慢;第三,步兵选择的突破口过多,不能集中绝对优势的炮火,也没能彻底摧毁守敌的要害部位。

1948年3月,我军再次发动了四平攻坚战,炮1团、炮2团和炮4团奉命配合。3月12日总攻开始,我炮兵各连都采取抵近射击方式,以准确的炮火摧毁了敌前沿工事,掩护步兵突破了敌军防线。接着,我炮兵火力向敌纵深延伸,必要时以单炮随步兵前进,提供及时支援。

攻坚过程中,炮4团1营1连连长王斌率部跟随第7师入城巷战,步兵指到哪里,炮兵就准确地打到哪里,摧毁了敌人许多碉堡工事,多次使步兵逢险化夷。第7师指战员纷纷为炮兵欢呼叫好,称赞炮兵是“战争之神”,并表示有“战神”掩护,步兵定能“如虎添翼”,无往不胜。接着,炮4团3营占领四平北面的高地,配合1纵迅速突破了守敌防线,向四平城区中心发展。就这样,在我军步炮协同的强大攻势下,守敌迅速陷入土崩瓦解的境地,不到一天的时间就使军事战略要地四平落入我手。这场势如摧枯拉朽的城市攻坚战,充分证明我军炮兵的战斗能力有巨大提高,已经成为一支能有力协同步兵作战的力量。

1948年8月15日,东北野战军成立了炮兵纵队,苏进任司令员,邱创成任政治委员,下辖5个炮兵团、2个高射炮团和战车团,张英仍任炮4团政委,随部投入辽沈战役。

长春围困战

四平攻坚战胜利结束后,炮4团的2营、3营奉命到吉林以南的烟筒山整训,1营则由李应嘉营长率领,随6纵开往长春前线作战。

我军解放四平之后,长春国民党守军的陆路交通完全断绝,只能依靠空运进行补给。炮4团1营投入长春围城战后,以野炮和加农炮封锁机场,迫使敌人只能伞降空投。为了进一步切断敌人的空中运输,总部决定调炮4团全部投入长春围城战。当时,炮4团已拥有相当数量的高射火器,包括1个高射炮连和1个高射机枪连。

1948年6月,朱光和张英率领团主力昼夜兼程赶往长春,来到围城指挥所,得到的战斗任务是:第一,控制长春飞机场,遏制敌人的空投活动;第二,干扰和破坏敌军指挥机关;第三,彻底压制敌重武器发射阵地;第四,支援步兵作战;此外,还要负责机动支援。

朱光和张英领受了任务后,率领营连干部现场勘察,明确划分了作战地段,并与步兵指挥员进行了协同工作准备:1营的野炮 1连、3连在城东,加农炮2连和高射机枪连在城南,支援独立第6师作战;2营的榴炮4连、5连、6连在城东南,支援独立第7师和独立第10师作战;3营的榴炮7连、8连、9连在城西,配属第12纵队行动。

当时最重要的任务是破坏敌人的伞降空投,团党委为此动员全团的指战员献计献策,同时命令高射炮连和高射机枪连昼夜观察,“人不离炮位”,确保及时准确地捕捉到目标,做到“令发炮响”,不准敌机飞临上空。接到命令后,野炮1连和榴炮9连召开了“诸葛亮会”,提出“利用弹道弧度的最高点,配合定时引信空炸,重点打击企图精确空投的低空敌机”的作战方案。实战证明,这个战法收到了预期效果,后来在全团普遍推广开来。

就这样,每当敌机飞临长春上空,地面上顿时枪炮齐鸣,我军对空射击部队织成了一张密集的火网,高射炮炸点的火花始终不离敌机左右,威胁极大。敌机吓得再也不敢低飞,便改为在高空空投,但这样一来,空投的准确度很低,给长春守敌的补给收集作业造成了很大困难。有时候,敌机为了躲避高射炮威胁,干脆躲在云层上方乱扔一气,甚至没有飞到长春上空就抛下物资,仓皇离去。白色的降落伞,黄色的麻袋包,经常一包一包地落到我军阵地上,打开检查,全是大米、白面、服装、弹药等。就这样,在我军强大的制空火力威慑下,敌人的空投补给愈来愈困难,守军衣食无着,自然军心涣散。

我军攻克锦州之后,长春守敌更陷入了绝境。在四面楚歌的形势下,长春守军第60军起义,随后新7军投诚。10月21日,长春守军主将郑洞国走出指挥部,放下武器。当天下午2点,张英进入长春市区,来到原关东军司令部大楼,见到在长春受降的我军代表解方。解方热情地与张英握手,说:“在解放长春的战斗中,你们炮兵4团起了关键作用,贡献很大!”

入关战天津

辽沈战役胜利结束后,第四野战军组建了特种兵司令部,辖炮1师、炮2师、战车师和高炮师。1948年12月28日,四野在沈阳正式组建了炮1师指挥所,师长彭景文,政委刘澄瀛,张英任副政委。炮1师指挥所下辖第25、第26、第27炮兵团,即原来的炮1团、炮2团和炮4团。

炮1师很快率炮25团和炮26团出征,进关参加天津战斗,只有张英率炮27团暂留沈阳,负责接收国民党军的重榴弹炮――东北野战军在辽西会战中缴获了廖耀湘的东北“剿总”重炮第7团,该团在东北战场上很少参战,大炮都还比较新,炮弹数量也很充足,因此特种兵司令员肖华希望张英尽快让炮27团换装,争取参加天津攻坚战,让这批大口径火炮在前线发挥威力。 有意思的是,肖华当面交给了张英一封信,是四野副政委李富春写的,指示后勤部长叶季壮:“见信后,立即交给张英同志三千两黄金,以备在东北地区购买拉大炮的马匹。”

原来,国民党军重炮第7团装备的是日本大正四年式150毫米榴弹炮,都是用骡马牵引机动的。该团原本有近3000匹大洋马,但后来因饲养不良,到1948年初还剩下三分之二。我军接收了这个炮兵团后,很快遇到了马匹不足的问题。现在四野拨出这么多黄金,就是鉴于平津战役紧急,必须尽快让这个重炮团发挥战斗力。张英自知责任重大,亲率警卫班和2辆吉普车,把这批黄金安全地运回部队。接着,他毫不停歇地组织人员购买马匹,抓紧全团的换装和训练工作,很快就形成战斗力。随后,他率领全新的炮27团从沈阳出发,进关参加解放天津的战斗。

炮27团到达前线时,天津攻坚战已经打响,遂立即投入了战斗,并以炮3营作为远战炮兵,压制敌炮。当时四野参加天津攻坚战的还有炮2师(包括装备日式150毫米榴弹炮的炮28团和装备美式155毫米榴弹炮的炮29团),共有几十门150毫米以上口径的重炮,这恐怕是天津国民党守军万万想不到的――天津守将陈长捷还用抗日战争时期我军的火力来计算,认为解放军没有强大的炮兵,无法对付坚固工事。

在天津战役期间,炮1师的3个团都充分发挥了炮火威力,狠、准、稳地打击了顽抗的守敌,配合步兵攻克了无数的堡垒。黄登保指挥的炮25团以1营、3营支援第38军作战,在城西轰开了60米宽的缺口,接着就伴随步兵向纵深发展,最后占领敌警备司令部,俘虏陈长捷;炮25团2营则配合第46军作战,在天津城南方向达成突破;赵庆丰指挥的炮26团尤其英勇,配合第45军在城东进攻民权门,重点打开了突破口,战后受到四野首长的通报表扬。

北平和平解放后,我军举行了盛大的入城式,整个古城都沸腾起来。在威武的入城部队行列中,有炮1师炮27团的大口径重榴弹炮,有炮2师的摩托化牵引重榴弹炮,还有加农炮、高射炮、坦克装甲车辆等。由诸兵种组成的大军由北平南苑开进城内,昂首挺胸地在前门箭楼前接受检阅,站在街道两旁欢呼的则是成千上万的北平市民。这一幕永久地定格在历史的记忆中。

鏖战太原城

平津战役胜利结束后,炮1师奉中央军委命令,由王珩副师长率领炮25团四野先遣兵团南下,由彭景文师长和张英率领师部、炮26团和炮27团,并临时配属炮29团和炮28团的3个连、一个高射炮团,前往太原前线,支援华北部队作战。

1949年2月23日,彭景文和张英率部出发,徒步行军500余里,3月2日抵达石家庄市。由于他们途径的都是老根据地,沿途受到了群众热烈欢迎:每当逢村过镇,当地的老百姓都围堵在路口,将鸡蛋、红枣塞进战士们的挎包里,将红糖水、茶水端到战士们的面前,一张张的笑脸,都表达着劳动群众对子弟兵的热爱。当老乡们看到炮1师的壮盛阵容,尤其是那种8匹马拉的大口径重炮时,无不大开眼界,激动兴奋地高呼:“解放军万岁!”

炮1师在石家庄停留3天,然后搭火车抵达太原前线。华北第18兵团政治部主任胡耀邦在火车站一边紧紧地同彭景文、张英紧紧握手,一边激动地说:“可把你们盼来了!……我们兵团的炮兵太少,弹药也很少。敌人仗着炮兵的优势,使我们吃了不小的苦头。你们炮兵1师来太原参加作战,这下子可就好了。”

32万解放军云集太原城下,前线统帅部组织各兵团代表到炮1师参观,让代表们最感兴趣的就是炮29团的机械化美式“十五榴”和炮27团的骡马化日式“十五榴”。他们目睹了这些威武的大口径重炮,无不欢欣鼓舞,回部队宣传后,全军士气大振,斗志异常高昂。

1949年4月20日,我军开始向太原外围发动攻势。炮1师由前线统帅部直接指挥,重点对付敌人的炮兵和观察所。久经战斗锻炼的炮1师这次又发扬了“快、准、猛”的战斗作风,以雷霆万钧的强大炮火先发制人,摧毁了双塔寺和黄家坟的敌炮阵地,敌军炮兵毫无还手之力。炮27团的苗华炮5连更是充分发挥了大口径重炮的威力,一发发炮弹都准确地命中目标,摧毁了敌人2门150毫米榴弹炮。在四野炮兵的强大炮火面前,步兵目睹炮兵的神勇,纷纷兴奋地高呼:“炮1师的大炮打得准!打得狠!好开心啊!”

在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次日,即 4月24日凌晨5时30分,我军发起了对太原城的总攻。随着3颗红色信号弹升空,3个炮群共数百门大炮同时向太原的防御阵地开火。炮声如滚滚巨雷掠过,烈焰拔地冲天而起,浓烟笼罩全城。我军重炮发射出一排排炮弹,在城墙上开花爆炸,弹片和碎砖乱石四处飞溅,仅半小时炮击,便在太原的东、南、北三面打开突破口。我军步兵伴随着冲锋号,以排山倒海之势向城内推进。守军彻底崩溃,纷纷放下武器投降,有一个国军士兵投降时还抱着1枚未爆炸的150毫米榴弹,浑身颤抖地带着哭腔说:“你们的炮弹太厉害了!”

太原解放后,炮1师又奉命南下渡过长江,参加解放中南。当中南地区获得解放后,炮1师又回到北大荒屯垦,1950年10月张英政委随炮1师跨过鸭绿江,参加抗美援朝战争,狠狠打击了“联合国军”的气焰。

后记

1964年,张英被授予少将军衔。在建国后的和平年代里,他先后担任炮兵学院政治委员、吉林省军区政治委员等职。综合来说,张英是人民军队中的一员儒将,具有相当高的文化素养,其晚年所著战争回忆录史料丰富、文采灿然,也是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材料。

免责声明
隐私政策
用户协议
目录 22
0{{catalogNumber[index]}}. {{item.title}}
{{item.title}}